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称人文学院)源于建校之初的政治教研室,于2001年正式建院。改革开放以来,学研始终秉承“立德、立言、立功”的院训,正朝着由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的方向蓬勃发展。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学院目前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博士29人,硕士16人,学士4人。近10年来,人文学院教师共主编、参编专著、教材达200余部,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有几十本著作、上百篇论文获得有关学术组织的优秀著作奖和优秀论文奖。有多名教师分别担任有关学术研究会的会长、主任、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
学科建设不断增强
学院设有一个教学部(社会科学部)、两个专业系(法学系、心理学系)、一个研究中心(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现有6个硕士点,即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法学理论、应用心理学和行政管理硕士点。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学院为促进学科发展,建立了在国内处于前列的“心理模拟实验室”及“模拟法庭”,极大改善了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构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平台,明显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识类课程优势凸显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设立和完善人文通识类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着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学院也积极进行探索,坚持将落实新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融为一体,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方案。学院还不断完善人文通识类课程教学体系,开设人文素质论坛,有效补充思想理论课主渠道,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人文通识类课程和人文素质论坛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特色学科引领潮流
学院一直以“倡导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为目标,开展相关研究。近年来,为推动学校的生态文明研究,在原来人文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基础之上成立了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中心以人文学院的多学科资源为主要依托,整合了全校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的骨干力量,将生态文明研究作为特色学科,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学科群。(A11)Copyright © 2005- 2018 raybey雷竞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邮政编码:100083
总编:刘广超   副总编:杨金融 刘丽萍 李佳 欧阳汀 高大为   编辑:姜玥 杨一楠 陈昊原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