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雷竞技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专题报道>> 学院书记院长访谈>> 学院院长

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张志强:抢抓“双一流”机遇 学院事业蓬勃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06)

  

 

  大家好,我是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张志强。近年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学院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强化与地理学科和土木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水保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争取北京市生态修复工程学高精尖学科,为学科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构建了“一主两翼三位一体”、“多维实践育人”本科培养体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办梁希水保实验班;在课程资源上,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各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全面修订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启动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完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研究生发表SCI论文占全院总数的70%以上。学院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本科就业率保持95%以上,研究生97%以上。学院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等省部级及以上个人奖励百余项。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大专项项目与“十二五”相比均取得重要突破。到校科研经费达1.1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新增北京市鹫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云南建水国家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省部级平台总数达到10个。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专任教师人数由2016年的78人增长到2018年的82人;坚持“引育并举”,探索建立聚才和用才相结合的人才机制,新增高层次人才、知名客座教授、补充海外和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的人才10余人,多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新教师基础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创新能力培训等内容,加强师德学风建设,出台教学科研成果配套奖励办法,多渠道筹措奖励资金,持续激发队伍建设活力。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十三五”以来,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累计派出50余名师生赴外交流学习,师生海外学习交流人数大幅增长。主办和承办“中美流域科学学术研讨会”“纪念关君蔚院士诞辰100周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活动,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国家领导人讲解我国荒漠化防治成就。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必将为学院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学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面临一些不足与挑战。学院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一流林业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祝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Baidu
map
Baidu
map